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走?

晚飯期間老闆問我高鐵、大橋都開通了,粵港澳三地往來十分方便,對我們做生意會不會有影響呢。

這是一個好問題,自從有大灣區概念後,香港有一間資產管理公司已經急不及待推出以大灣區概念為賣點的主題基金,投資大灣區四大主題的A股或H股,充分表現出香港人進取的心態,但香港如何才能擔起龍頭或中外聯繫人呢?

 

 

粵港澳經過多年發展,區內城市經濟實力拉近,並浮現同質化現象,以致有重複建設、功能重疊的問題,部分領域如航空更出現激烈競爭。粵港澳大灣區的成立,有助梳理各城市的分工。

 

再參考其他世界一流的大灣區,如紐約灣、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都具有開放性、創新性、宜居性和國際化的重要特點,擁有資源高效配置的能力,發揮着引領創新、聚集輻射的核心功能,並帶動全球經濟發展。

發展同時梳理各城市的分工

縱使粵港澳大灣區現時人均GDP未及其餘三大灣區,但論人口、論面積都毫不輸蝕,加上區內交通基礎設施發達,航運、航空的吞吐量均位居世界之冠,未來的發展潛力有餘未盡。

 

由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服務對象並不限於區內,而是以整個大灣區作龍頭,帶動內地中南部地區,並輻射至東南亞及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因此香港仍有充分發揮機會,擔任中外的超級聯繫人。

 

根據今年7月1日簽署的《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香港的目標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並強化人民幣業務、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等。香港的機遇包括爭取區內區外的融資合同在港簽署,同時採用本港法律為適用法律。

 

不過,大灣區內存在「一國兩制」、三套行政制度、三個獨立徵稅區、三種貨幣的問題,令三地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受到不同程度的阻隔。未來各地需要實現進一步的資源共享,才能令大灣區有最大的發揮。

 

轉載至︰香港經濟日報 地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