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保險牌與你有甚麼關係?

近年世界各地都有創新應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成功例子,香港亦不例外,在保險、金融、保健行業應用甚多。以保險為例,現在已經開始應用於檢測詐騙,或通過BMI預測,更快更準確地定出保單內容和定價,有助縮減客人的簽單時間。現在愈來愈多保險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把索償程序自動化,又可以應用這些數據作分析、預計投資風險,以及管理投資組合,因此,虚擬保險及網上保險便應運而生。

虛擬銀行與傳統銀行最大分別,在於前者不設分行,消費者在網上理財;至於經快速通道(Fast Track)申請保險牌照,申請者不用聘請銷售代理及經紀,主力以虛擬或數碼渠道銷售保險產品,例如互聯網及智能手機等,並應用保險科技進行財務需要分析、理賠,未來消費者對着手機可完成投保及理賠。

 

市民或許發覺,近年買旅遊保、家居保、儲蓄保險等可以直接在網上購買,不用問代理,但保險公司仍然聘請一批保險代理,原因是不少人仍然希望以面對面方式投保,監管條例亦不容許長年期保單(5年以上)在網上進行。

 

但隨着新一代人習慣轉變,監管條例逐步放寬,兼且創新科技的虛擬保險公司陸續進場,未來香港人或許不需要靠保險代理買簡單的保險產品,但複雜須講解的產品仍有講解需要,故此保險代理不會因為虛擬保險公司出現而絕迹。

 

轉載自《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