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醫保面世 比較多地醫保分別

討論多年的自願醫保計劃(下稱計劃)終在本月正式推出市場,供市民選擇。計劃的平均每年保費由早前市場預計的約4,800元水平下降約兩成,至4,000元。而20至25歲組別的平均保費則最低,為2,000元。今次,孻妹就為大家搜集了新加坡和美國醫療體制的情況,看看有何值得香港借鏡。

 

 

新加坡:強制月供醫保

 

新加坡採用混合支付醫療費用的模式,政府會為市民支付公營醫療系統中的部分開支;其餘則由市民的醫療帳戶Medisave支付。Medisave是新加坡中央公積金(CPF)制度下,專門用作支付醫療費用的戶口。新加坡的僱員及僱主每月需就公積金進行供款,供款比率隨僱員的年齡調整。以55歲以下的僱員為例,兩者合計供款率可達37%,較香港10%多近4倍,醫療帳戶Medisave的供款比率由4%至10.5%不等,實際比率視乎僱員的收入和年齡。

 

美國:奧巴馬醫保

 

美國現時實行的醫保政策名為《平價醫保法》,即是坊間為人熟知的《奧巴馬醫保》。美國為三類人提供由政府資助的醫療保險,包括長者、貧窮人士及兒童,其他人士則需另購商業醫療保險。美國的醫療體系「鼓勵」國民購買私人的商業醫療保險,以換取醫療保障,不購買醫療保險者,需繳交收入的2.5%作為罰款。除有需要的人士外,政府一般不會提供公共醫療資助,這有別於香港、新加坡甚至是英國的醫療系統。在此之前,美國人的醫療保障主要來自公司為僱員所購買的團體醫保,以及個人所購買的商業醫療保險。

 

香港:不設終身保額上限

 

香港的醫療保障則使用公私營模式。政府資助公營醫療服務(公立醫院、公立診所、保健服務等),為所有香港人提供醫療服務;同時允許私營機構提供私人的醫療服務,讓市民在公私營醫療機構間有選擇餘地。自願醫保的其中一個目的,正是透過不設終身可獲保障總額上限、擴大保障範圍、保費可扣稅等多項利好措施,吸引更多市民自購商業醫保,將需要醫療服務的市民從公營醫療系統分流到私營醫療系統,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

 

自願醫保計劃已於本月1號正式推出市場,預料獲批提供自願醫保產品的保險公司會陸續公布保障計劃詳情,大家記得要小心比較清楚各項計劃的特點,謹慎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