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求知再投資 年金特性你要知

消委會曾檢視市面上37個年金計劃,各有不同。保寳博士周圍就有不少朋友對如何選擇年金感到困惑,擇日不如撞日,今天就來講講挑選購買年金的注意點。

香港人口高齡化,如何應對退休生活成為社會重要課題,政府為鼓勵市民養成儲蓄習慣,先後推出公共年金計劃以及合資格延期年金可扣稅的安排。其實年金產品已存在多年,近年隨着政府推廣才逐漸普及,但有不少人對其特性仍是一知半解。選擇年金計劃時究竟有甚麼要注意的地方?

 

了解年金計劃之不同條款

 

年金的設計目的是對沖投保人長壽的風險,令投保人「自製長糧」,在退休後有固定收入,不用擔心「坐食山崩」,愈長壽可領取的年金就愈多。購買政府發行的公共年金需年屆65歲,且須一次過付款,而私營年金的彈性較大,投保人可按照自身需要選擇不同的供款期、累積期及年金入息期。不過,完成供款並不等於能夠即時獲得收益,不少計劃設有累積期,讓保費滾存。另外,入息期的長短影響領取的年金金額,領取年期愈短,每月可領取金額相對較高;但若設定的入息期過短,就可能削弱了年金對沖長壽風險的功能。

 

按個人習性規劃退休儲備

 

早前消委會檢視了市面上37個年金計劃,指出不同計劃在各方面的差異,提醒消費者審慎比較不同產品,投保時除了要留意回報率外,也要計算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切忌過分進取而未能完成供款,甚至需要提前領取款項,令退保金額大打折扣。

 

年金規劃屬長遠安排,要輕鬆完成供款,可從個人習性入手,如「月光族」的自律性較弱,宜盡早考慮建立儲蓄計劃,當然供款額可因應能力決定。入息不穩定的人士則可考慮較彈性的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計劃。要建立穩健的退休儲備,宜分散投資,根據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不同類型的保障與投資項目,達至多元化投資。

 

(資料由「保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