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自願醫保迷思(上)

自願醫保計劃(VHIS)早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不過保寳博士很多朋友仍不了解這項計劃,存在不少疑惑,下面就幾個常見問題作出解答。

自願醫保計劃(VHIS)於今年4月1日推出,政策實施至今逾半年,愈來愈多獲政府當局認證的產品投入市場。受惠於政府推出自願醫保扣稅安排,市民對於投買商業醫保的意識提高了不少,然而不少人對當中細節仍是一知半解,甚至是誤解,下文將逐一拆解自願醫保的常見迷思。

 

迷思1:標準計劃每年42萬保障限額是否夠用﹖

 

自願醫保的認可產品分為兩類,一是標準計劃,產品要符合政府訂明的最低要求,如保證續保至100歲、保障限額為每年42萬元等;第二種是靈活計劃,即在標準計劃之上按客戶需要,靈活增加保障範疇及額度。

 

有朋友問,每年有42萬元保障額,是否代表投買標準計劃已經足夠﹖投買自願醫保時,如果只看「大數」評估自身需要而揀選保費相對便宜的標準計劃,一旦患病入院可能會失預算,因計劃下的各項賠償均設限額。以外科醫生費為例,每項手術按複雜程度分類,小型手術的賠償限額為5,000元,複雜的則賠50,000元,多出的費用需要自付,因此投保時宜清楚各細項的賠償限額再作決定。

 

迷思2:8,000元是扣稅額不是退稅款項﹖

 

早前有關自願醫保的調查發現,不少市民對政府為自願醫保而設的8,000元扣稅額存在誤解,以為是實際扣稅8,000元。事實上,扣稅額即自願醫保保費乘以稅率,由於扣稅幅度取決於打工仔所屬稅階,如果夫婦二人收入一高一低,二人均購買自願醫保,將二人保費計入收入較高一方評稅,所省稅款會較分開報稅多。

 

扣稅安排適用於指明親屬,即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兄弟姊妹等。購買認可自願醫保產品,人數不設限制,醫保保費一般是按年齡遞增,倘若子女為家中長者投保,可節省的稅款就更多了。

 

(資料由「保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