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錦雄:跑步讓我重生

二十多歲,原是年輕人一展抱負的大好時機,本來是體育老師的馮錦雄於二十七歲時,因一次交通意外而失去了左小腿。面對這挫折,很多人會一蹶不振。今天,他卻以行動來印證,他的人生更加精采。

馮錦雄刀片跑手

聽「刀片跑手」馮錦雄分享過往的經歷,他臉上完全看不到一絲因截肢而引起的沮喪:「玩電子遊戲,我或會輸給年青人,但到了跑場,我有信心,決不會輸給他們。」說時,馮錦雄充滿自信。

心態戰勝挫敗

多年前,面對截肢這個打擊,馮錦雄曾經一度情緒低落:「我在未受傷前既跑得,又跳得。受傷後,我走動無法自如,當時十分沮喪。我失去了一條腿,難以應付生活,那時感到前路茫茫,不論是找工作、日常生活,還有接受來自社會歧視的眼光等,要知道傷殘人士找工作是相當困難的。」

馮錦雄坦言自己「很幸運」,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和鼓勵,使他重拾生活動力:「我真的很幸運,受傷時有家人的支持:父母每天都會來探望我;在最低落時,我又結識了太太,她的支持和鼓勵,使我重獲信心。另一方面,醫護人員對我悉心照顧;出院後,我又得朋友為我介紹工作,令我精神上有了寄託,不再胡思亂想。」

旁人的鼓勵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馮錦雄自己的心態:「我為人十分好勝,我跟自己說,不要被一次的挫敗打倒。我堅信,心態最重要,哪裏跌倒,就由哪裏重新站起來。」很快,他便以義肢踏出了第一步,開展他的跑手生涯。

難忘極地馬拉松一戰

在一次偶然機會下,馮錦雄認識了義肢矯形師麥建國,開始以「刀片腳」參加世界各地的跑步比賽。「2007年,我跟太太行山時認識了麥建國,他為我裝上了『刀片腳』,亦即運動型義肢。」馮錦雄成為了香港首位「刀片跑手」,擁有全港第一條運動型義肢。同年,他參加了大美督的10公里賽,從此便成為了各類型賽事,如10公里賽、全馬、毅行者等活動的常客。

馮錦雄參加過無數的賽事,最難忘的,要數去年遠赴智利出戰250公里極地沙漠馬拉松比賽:「250公里,我想也沒想過!即使在香港,我最多也只參加過100公里的賽事,但我又想,試試無妨,加上為了替香港截肢者協會籌款,於是便大着膽子參賽。賽前,我跟太太做了很多前期準備工夫,但到真正比賽時,才體驗到箇中的辛苦。」

馮錦雄細數智利比賽中的艱辛:「七天的賽事中,幾乎每一天都跑一個全馬,即大約42公里。所有的裝備除了水和帳篷外,全都需要自己背着!當時我的背包大約重十公斤,即相當兩包大米,幾百毫升的水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負擔。當時,我們每天早晚餐吃脫水飯,午餐以運動乾糧充飢。每天7小時的路程,極為崎嶇。沿途我們需要跑過高低不平的沙丘、水深及膝兼長達10公里的溪流,以及鹽田等。而且溫差極大,日照時的氣溫可以達到40多度,晚上氣溫卻可以跌至零下5度,睡覺時即使身穿羽絨,蜷縮在睡袋裏,我仍感到極寒冷。」值得慶幸的是,痛苦與付出最終換來美滿成果,馮錦雄的隊伍奪得團隊賽的總冠軍,這份喜悅相信非筆墨能夠形容。

殘者強 老彌堅

雖然馮錦雄已年逾花甲,但亦無損他跑步的決心:「我有個座右銘,『老者不弱、殘者愈強』。長者未必暮氣沉沉,更可以訂立更多新的挑戰和方向。不少傷殘人士會拒絕與人交流,我希望他們在心態上可以放開一點。正如我自己一樣,雖已60多歲,但體魄仍然非常強壯,我有很多目標想達成,希望日後有更多新嘗試:我正打算參加下年一項從北京跑回香港的賽事,預計需要用兩個月的時間完成。」現任香港截肢者體育會主席的他更積極籌辦與截肢者相關的活動。

問到陪伴在側的馮太莊冰英會否跟隨丈夫參與下年的賽事,她笑說:「我是他的人肉拐杖呢!」馮錦雄馬上補充:「其實她體能比我更好,有時我需要她幫我補給或分擔負荷,當然,她的支持對我來說也十分重要呢。」說時,他倆相視而笑,溫情與幸福滿溢。

保險自救好方法

馮錦雄在組織家庭後開始投保,各種保險產品如投資保險、醫療保險的產品他都有購買。「保險可以保障到自己和家人,有事的時候最好就是自救。」他勉勵現今的財務策劃顧問要學習一種「用心」的心態:「做財務策劃顧問跟做運動員一樣,我知道有很多顧問會遭到客戶拒絕,同樣,運動員在比賽中也會落敗。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去做,時刻裝備自己,也要調整心態。當然,一個成功的財務策劃顧問更要懂得『聆聽』,理解客戶的真正需要。」

提到兩人的退休生活,馮錦雄憶述之前跟太太曾嘗試郵輪旅遊,他搖搖頭,說「沒有下次」:「我還是比較享受跑步、『操山』的感覺。」被問到為甚麼會這麼喜歡跑步,馮錦雄笑着說:「我覺得跑步是一個讓我重生的機會。」笑意裏流露着的,不只是對跑步的熱愛,更是對經歷挫敗後學懂的堅強和毅力。

(文章轉載自《源富》16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