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還原保障基本步 儲蓄保單響起警鐘?

唔知大家有無留意,保監局喺8月底公布咗首份《保障缺口「身故風險」研究》嘅結果,顯示2019年香港身故風險保障缺口整體規模估計為6.9萬億港元,相當於每名勞動人口190萬港元或其加權平均年薪5.7倍。雖然好多數字,但其實一句就講晒──香港人保障唔夠。

其實保監局發表呢份報告,背後係有深遠嘅意義,而且畫公仔畫到出腸,新聞稿寫明話香港嘅保險密度同滲透率高踞世界前列,但係市場畀儲蓄或投資型產品主導晒,令保險提供個人保障嘅基本功能受到削弱。

 

有保險大隊長就話,無錯保險公司初衷係應該主要提供保障,但香港喺過去十年經歷咗「第二春」,因為有財力雄厚嘅內地來港客戶加持,差唔多7成保費都係來自Saving單,令到市場只係得Premier,但Protection保額就唔夠,久而久之就令市民嘅保障不足。

 

好明顯,保監局係希望保險業界長遠回歸基本步,注重多啲喺保障型產品方面,好似自從封關以來,由於基本上冇晒只買Saving嘅內地客,加上疫情令更多市民注重健康保障,令Protection產品重新成為市場主流,所以有大隊長就認為,保監局趁而家封關發表研究報告,係一個合適嘅時機去引導業界作出改變。

 

RBC具「追溯力」

 

當然保險公司一路都知道監管機構嘅取向,皆因行內一直有「風險為本資本」(Risk Based Capital,RBC)呢個指標去「提醒」保險公司,唔好為咗拉高Saving產品嘅回報,做一啲太過進取嘅投資。簡單嚟講,就係保險公司如果要出保證回報率較高嘅Saving產品,相應要有足夠現金流作為儲備,如果呢啲產品背後嘅債券投資一旦違約,公司都有現金頂住,唔會影響投保人嘅保障同利益。

 

RBC呢個政策係有追溯能力嘅,即係以前做得好多呢類「短期高回報」產品嘅保險公司,係會特別受到關注,所以有大隊長就話,唔怪得呢一兩年有啲公司熱賣嘅2Pay5短期儲蓄單,突然間被叫停,相信係同被「追溯」有關係。

 

不過,的確好多香港人鐘意儲錢、投資,所以Saving順應市場趨勢成為主流,但講真如果呢個情況一路唔改變,未來可能就只有大型保險公司先可以生存得到,因為只有資本雄厚嘅大財團,先可以預備到足夠嘅RBC去Support高保證回報產品,細公司嘅同類產品因為受RBC限制,回報率點都追唔上,自然就失去市場競爭力,咁樣對保險業健康發展亦唔係好事。

 

保寶達人就覺得凡事都要循序漸進,由Saving慢慢轉返去Protection係要有一個過程,監管機構、保險業界甚至投保人都有各自嘅責任,要多做溝通,建立共識,咁先可以有效咁推進呢個市場改革。

 

保寶達人 – 為您八盡保險天下事

更多保寶達人手記Click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