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源富雙月號 Insurance & Financial Planning 2017 Jul/Ang
P. 14
13 香港保典
SEP / OCT.ISSUE 2017
走過近半世紀
保險路
一個人活到80歲,通常會享受悠閒寫意的退休生▲ 曾錦波憶述第一次接觸保險,竟是同事不幸離
活,但快80歲高齡的曾錦波仍堅持工作,他從事營業經 世時。當時年僅20歲的曾錦波,投身政府部
理及理財顧問近48年,發展出個人事業,贏得客戶認 門,發現身邊有同事買保險:「當時那位同事有
同,更從保險業中,找到非一般的意義。 500港元月薪,卻買了一份5,000美元的『百寶箱』
保險,即人壽及意外保險,每月供款162港元。」
相片︰香港經濟日報、受訪者提供
保險意義 啟發入行
曾 錦波指從事保險業唯
有勤力及真誠,以誠待 當年還未認識保險的曾錦波問同事:「為甚麼
客最為重要。 要買保險?」那同事回答說是為了給辛苦供養自己
的母親一個保障。不久,同事因意外入院,兩天後
便離世,而他的保單已供了3至4年,曾錦波遂建議
同事的媽媽,向保險公司索償。結果同事媽媽取得
62,000港元的賠償額,足以購買兩個住宅單位。那
次經歷讓曾錦波第一次發現:保險可帶給人保障。
其後,曾錦波離開政府,亦經營過「9座白牌
車」的生意。「六七暴動時,巴士電車罷駛,於是
我經營『9座白牌車』。但暴動後,電車巴士相繼
復工,生意難以繼續。當時全港汽車約20多萬部,
我就想,汽車保險的市場會相當大,前景樂觀。」
於是,曾錦波在1970年正式入行,除了汽車保險
外,他還銷售勞工保險、人壽保險等產品,透過同
事的轉介,漸漸獲得一群客戶支持。
曾錦波坦言,入行初期沒遇到太大阻力,但卻
發生一件至今想起仍難過的事。入行不久,他向
一對夫婦推銷保險:「當時他們答應買一份2萬美
元的保險,但到驗身時卻沒出現。後來我向他們了
解,原來他們聽了友人意見,決定不買。」人生無
常,曾錦波後來看新聞赫然得悉,那位男士意外身
亡,他還記得喪禮上,那妻子曾問他:「若當時有
買保險,會得多少賠償?」曾錦波感到無奈之餘,
亦再次發現,保險對投保人及其家人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