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是奇趣事件簿

「年,又過年,共慶歡樂團圓……」農曆新年在中國以至華人社會皆是重要節日,更有不少傳統習俗保留至今,要數最受香港人歡迎的一個,相信非派利是莫屬。利是收得多,應當何時拆利是、哪個地方連未婚人士也要派利是,你又知道嗎?等我靚太同大家分享4個利是小知識啦!

 

 

有無「拆利是」日?

聖誕節有「拆禮物日」(Boxing Day),農曆新年又有沒有「拆利是」日呢?坊間常見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方認為初七是「人日」,大小朋友正可在當日將收到的「利是」當作生日禮物般拆開,開心過新一年;另一派別則相信應該等待過了正月十五,即傳統上,親友派發利是的最後一天,才點算利是收獲,此舉可避免「財散」。當然,對收利是收到手軟的人來說,無論是「人日」抑或正月十五過後才拆利是,同樣會樂不可支。

 

利是封原是紅紙?

「利是」自古以來都是裝載金錢嗎?錯了!原來早在唐代時期出現的利是內並沒有裝錢,也沒有利是封包裹,而是類似「揮春」的模樣,由紅紙包着寫有祝福字句的紙條,每逢農曆新年饋贈親友,寓意送上祝福。直至清朝,內有金錢的利是始正式出現,當時的做法是用紅紙包住銅錢;至於印製利是封更是上世紀30年代方告面世, 及後逐漸被廣泛採用,傳統的紅紙亦慢慢被淘汰。

 

台灣人人派利是

在香港,農曆新年一向是最受未婚人士歡迎的節日之一,原因是他們享有收利是的「權利」。然而,換個地點,來到同樣有派利是習俗的台灣,無論是已有家室抑或未婚人士,只要已投身社會工作,每逢過年就有義務向後輩及家中長輩派利是,大家一視同仁,只有付出,不問收穫。

 

利是要派多少?

派利是的金額有任何規限嗎?在農曆新年派利是的目的旨在傳遞祝福心意,金額多少可隨意。不過,台灣人派利是的金額一般為偶數,而且不會包括與4相關的數目,以避開不吉利的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