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經濟大事回顧 23/7/2018

過去一星期,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美國進口大豆受影響漲價,但預計不會對中國通脹造成影響。相反,歐盟與日本則協議互免關稅,有利雙方經濟增長。香港方面,金管局開放其數據資訊,方便大眾與業界查閱分析。同時,為解決土地供應問題,政府現正商討擴大東大嶼填海計劃。

 

金管局帶頭開放數據  便利市民業界

金管局由7月23日起開放其自身的應用程式界面,將逐步開放網站上公布的所有約130組金融數據和重要資訊。首階段起將開放市民最常查閱的50組,如港元滙率和利率、收銀車日程表等。其餘80組資料將於2019年年中前陸續開放。此舉令相關業界和公眾可更方便快捷地從金管局網站取得資訊和數據,作研究分析和開發新的服務產品。

 

歐日協議互免關稅

中美貿易戰升溫之際,歐盟與日本簽署貿易協議,取消向對方徵收大部分關稅,範圍包括日本出口的汽車、歐洲國家出產的農產品等,協議料來年底正式生效。日本預計協議可振興其經濟達5萬億日圓,相等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歐盟亦表示協議可令歐洲企業每年減少繳交10億歐元關稅,有利歐洲的芝士、紅酒、牛肉及豬肉生產商。

 

團結基金倡擴東大嶼  預容納百萬人

特首林鄭月娥指,本港長遠的土地供應,無可避免需要填海。智庫團結香港基金下月將會公布新一份土地房屋政策倡議報告,將再次以填海造地作主題,提出加強版的東大嶼都會方案。該方案可容納逾百萬人口,面積達2,000公頃,預計首批2040年後入伙。報告將提交土地供應專責小組。

 

美進口大豆漲價  不影響中通脹

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其中美國進口大豆是受影響產品之一。中國表示,進口大豆價格有機會因此錄得一定升幅,刺激豆製品及相關產品價格,進口大豆漲價會推高豆粕飼料,刺激豬肉、雞蛋類或食用油價格,但對整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影響非常有限,認為通脹將維持溫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