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經濟大事回顧 24/12/2018

聯儲局於12月會議決定加息,是今年第4次加息。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批評加息決定令借貸利率上升及美國股市急跌,不利美國經濟。上周(12月17至21日)道指跌幅6.87%,是2008年10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納指跌幅8.36%,是2008年11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納指指數已自高位回落逾兩成,陷入熊市區間;標指跌幅7.05%,是2011年8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美國跌市拖累環球金融市場。

美國停擺不利經濟

美國參議院上周五(21日)未能就總統特朗普堅持包含撥款興建邊境美墨圍牆的開支法案達成協議,令9個聯邦部門及多個機構停止運作,包括國土安全部、司法部及農業部等,逾40萬聯邦政府員工無薪工作,約38萬員工則要被迫放無薪假,但執法部門、邊境巡邏、郵遞及機場運作仍會繼續。是次是聯邦政府40年來首次在1年內3次停擺。停擺可能持續至下月3日新國會召開,屆時民主黨會重掌眾議院。

 

英國脫歐陷僵局 百日限期將至

由於英國可能無協議脫歐,歐盟於上周三(19日)宣布多項短期應變措施,以降低英國在3月無協議脫歐後在航空運輸、金融服務和貿易方面引起的混亂。英國首相文翠珊於上周四(20日)向國會交代脫歐磋商最新進度,表示下議院將於下月7日重啟辯論,並暫定下月14日當周進行表決。《金融時報》報道,文翠珊指示內閣官員縮短聖誕節假期,並將於下月2日、即下議院正式就「脫歐」方案展開辯論前一周,召開內閣會議,討論一旦出現無協議脫歐的應對方案,希望能藉此向反對她的內閣官員施壓。

 

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上周六(22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甯吉喆在「2018-2019中國經濟年會」的主旨發言中表示,2018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今年中國經濟的4大宏觀調控目標較好實現,第一是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7%,GDP名義增長9%以上;其次是就業增加,第三是價格平穩,1-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有望全年實現CPI增幅3%左右的預期目標;最後是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環球市場波動 本港通脹升壓

上周二(18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時表示,政府2018至19年度的盈餘,將較上一年度大減約三分之二,與年初估算的466億元相若。新財政預算案將於明年2月27日發表。陳茂波認為,目前政府財政狀況健康,但踏入第四季後,本港經濟下行風險明顯增高,增長動力亦有所減慢。而環球市場波動、中美貿易摩擦等方面,對香港經濟影響已逐步浮現,本港營商氣氛開始審慎,故將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調整為3.2%。通脹在今年內有升壓,預料全年通脹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