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親子!親子。

「親子」這個詞彙現代人用得有點濫了,記得孻妹小時候,有一次媽媽問她將來想做什麼?她回答說:「我想做一個好媽媽,而且一定要做得比你更好!」媽媽當時無奈的望着她,有點尷尬的笑着顧左右而言他。現代的家長很多時候都會在物質上盡量滿足小朋友,比起我們當年成長好得太多太多了;但教養兒童不單止在乎物質的無限供應,我也很懷緬父母親辛勞一天回家後仍然陪着我做功課、遊戲和講故事的珍貴片段。相信大家都不難看見現在很多父母都用手機或平板電腦幫他們解決子女的問題,作為父母的你可以想一想,什麼會令小朋友在成長之後不會忘記生活的片段?花少許時間思考一下,你就會知道現在應怎樣做了!

 

 

現時香港兒童正面對不同程度的壓力和成長挑戰。香港有研究顯示,每 7 名兒童就有 1 名出現抑鬱徵狀。兒童焦慮情況有幼齡化的趨勢,香港小童群益會提供輔導的兒童個案由從前大部分為 6 歲或以上的小學生,變成增加到有三分一求助個案為 6 歲以下的幼兒,兒童精神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就兒童面對壓力的情況,香港小童群益會今日在發佈會公佈與小黃鴨之父林亮合作,開展籌款計劃「分享?DUCK!」計劃,提倡以遊戲為本的支援服務協助情緒受困擾的兒童,地區服務單位內會集合市民的祝福語,連同林亮捐出的小黃鴨裝飾成一道道小黃鴨祝福牆 (Blessing Wall),讓小朋友可以在一個充滿祝褔的活動空間內接受遊戲為本服務。

 

兒童因壓力產生焦慮情緒

 

在發佈會上,註冊遊戲治療督導鍾綺萍指出,香港兒童因面對壓力而產生焦慮情緒的情況愈來愈普遍。根據輔導中心資訊顯示,兒童輪候輔導服務的時間平均為一年,而輪候心理評估的時間則需四個月。鍾綺萍說;「遊戲是兒童的語言,亦是與兒童作心理輔導最好的工具,受過認可遊戲治療訓練的輔導員會於遊戲治療室,與兒童透過遊戲及玩具對話,解開心中憂慮,助兒童重拾自信和力量面對成長。」

 

另外她又解釋, 遊戲治療是以遊戲作心理治療,讓兒童透過遊戲、畫作、圖象表達困擾他們的事情,並抒發其想法及感受。具治療性質的遊戲不但能強化兒童的身心發展,化解內心的矛盾及混亂感覺,而且能令他們學習新穎和正面的解决問題方法,並能治療心靈創傷, 增強兒童的自信心,有助他們正面、健康愉快地成長。

 

內容節錄自: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