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經濟大事回顧 10/5/2021

昨再多逾3.7萬名市民接種新冠疫苗,累計107萬名市民已打首劑疫苗、逾67萬人完成2劑。有調查指,縱使港府推出「疫苗氣泡」措施,但仍未增加市民打針意慾;有近8成未接種疫苗的市民就稱擔心自己身體狀況不適合接種,當中有34%人更表明不會打針,原因包括擔心疫苗副作用,及有死亡個案等;負責調查的團體建議港府加強公眾教育,亦可推出更多打針便利措施,如安排醫療團隊到大型機構及企業安排接種。

專家:港核酸測試 可檢3常見變種毒

新冠肺炎變種病毒襲港,至今錄得11宗本地社區感染個案。香港檢測和認證局主席于常海指出,檢測試劑只會檢驗病毒中某一基因段,擔心出現假陰性個案。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解釋,本港目前主要常見為南非、印度和英國變種病毒,3款病毒都是刺突蛋白(S蛋白)位置出現變異,本港目前使用的核酸檢測,則針對核衣殼蛋白(N蛋白)作測試。由於兩個位置沒有重疊,故現有試劑應可檢測出以上3種變種病毒。

 

勞處「就業創前路」 助中學畢業生就業

勞工處將於5月至8月,為有意投入職場的中學畢業生推出「就業創前路」特備項目,提供一系列多元化的職前培訓及就業服務,協助他們掌握最新就業資訊、計劃事業路向及提升就業競爭力,預計約有7,000人參加。勞工處發言人表示,搜羅了多種適合中學畢業生申請的職位空缺,讓他們在就業創前路專題網頁瀏覽,並按個人志向申請相關職位。

 

漁署1,200萬撥城大 助改善魚類健康

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獲漁護署漁業持續發展基金撥款1,200萬元,資助進行為期3年的「改善香港的魚類健康和生產2020年」項目,為本地約100個養魚戶提供獸醫診治及疾病預防服務,協助他們解決養殖魚群被病原菌、寄生蟲及紅潮侵害等問題,長遠以提升食物安全,及促進本地漁業可持續發展。

 

輸入性通脹壓力稍增 統計局:通脹整體可控

中國經濟持續復甦,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中國經濟未完全恢復正常狀態;又指來自外部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有所加大,但通脹水平整體可控,料全年CPI漲幅將明顯低於3%左右的預期目標。中國首季經濟按年增長18.3%,而兩年平均增速為5%。盛來運接受內地官媒專訪時稱,5%的兩年平均增速,不僅低於2016至2019年平均增速,而且距離應達到的潛在增長率還有一定缺口,說明當前經濟仍處在恢復過程中,不能說完全恢復了正常狀態。